2025年10月1日,西延高铁正式启动最高测试速度等级提速试验,DJ502次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当天顺利跑出时速385公里的试验目标速度值,标志着该线路单列逐级提速试验圆满完成,为后续开通运营迈出关键一步。以下从试验细节、技术挑战、工程意义三方面展开解析: 试验核心信息试验流程设计:此次提速试验并非直接冲击高速,而是遵循科学的逐级测试方案。自9月启动联调联试以来,综合检测列车按20个速度等级逐步提升,从时速140公里逐步过渡至385公里,最终达到线路设计时速(350公里)的110%。截至目前,联调联试已完成38%的测试任务,后续将重点开展信号系统测试、运行图参数测试及故障模拟等关键项目,全面验证线路在复杂场景下的运营可靠性。检测技术保障:试验列车搭载了数十套传感器、高清摄像头及专业检测设备,实时捕捉轨道几何参数、弓网接触状态、通信信号传输质量等核心数据,相当于对线路进行“全身体检”。为确保试验精度,西安铁路局联合西成客专陕西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等20余家单位组建专项指挥部,下设7个工作组及8个专业小组,建立每日碰头会、24小时问题响应机制,累计开行试验列车近百趟次,收集检测数据数万条。 技术突破与挑战西延高铁的提速试验面临着黄土高原特殊地质带来的多重考验。线路穿越黄土高原沟壑区,沿线地貌复杂、隧道占比高,黄土层的湿陷性、地质稳定性等问题对轨道平顺性和设备耐久性提出严苛要求。例如,接触网作为列车“动力之源”,时速每提升10公里,导线张力匹配、线夹安装角度都需重新校准;在385公里时速下,列车每秒行驶距离超100米,制动时机误差必须控制在1秒内,且此次测试中ATP安全防护设备处于隔离状态,完全依赖人工控车,难度远超常规运营场景。针对这些挑战,技术团队提前绘制作业流程图与风险防控图谱,对全线防护栅栏、桥梁救援通道等安全设施开展全封闭检查,并建立问题闭环管理机制,确保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验收。 工程战略意义区域交通格局重塑:作为陕北革命老区首条高速铁路,西延高铁全长299.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投运后西安至延安的运行时间将从当前的2.5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大幅拉近关中平原与陕北地区的时空距离。同时,该线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包(银)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在建的西渝高铁共同形成南北大通道,将显著提升陕西省的铁路枢纽地位。经济社会价值:西延高铁的开通将为陕北革命老区注入发展新动能,通过便捷的高铁网络加速区域资源要素流动,助力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此外,线路建设过程中积累的黄土高原高铁施工、检测技术经验,也将为我国同类地质条件下的高铁建设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
|